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数据库[10/06]
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栏目设[10/06]
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刊物宗[10/06]
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征稿要[10/06]
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投稿方[10/06]
- · 《国际经济合作》收稿方[10/06]
加强减灾国际合作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(共建“一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中国提供的培训务实、高效、丰富,有助于提高气象研究和服务能力” 目前,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家族全球用户“朋友圈”已增至121个国家和地区,通过实时向国内外用户免费开放数据
“中国提供的培训务实、高效、丰富,有助于提高气象研究和服务能力”
目前,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家族全球用户“朋友圈”已增至121个国家和地区,通过实时向国内外用户免费开放数据,为全球气象预报、自然灾害应对和生态环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加强减灾国际合作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(共建“一带一路”)
专业人才交流与培养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科技合作的重要一环。截至2021年底,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在预报预测、气候服务、卫星气象、航空气象、防灾减灾等领域已累计举办国际培训班86期,培训了来自151个国家和地区的5208名国际学员。
“中国的援助非常重要。通过高频观测的卫星数据,在热带气旋登陆3天前就能发出预警。”阿拉牧格告诉记者,今年莫桑比克接连遭受“安娜”“杜马科”“贡贝”等多个热带气旋袭击,“有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监测报告,预报员更容易监测到热带气旋的位置,灾害风险管理机构、农业部门、旅游部门等都能更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。”
2004年,印度洋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,给泰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之后,泰国加快地震监测网络建设,地震台站从2004年的27个增加至如今的近80个,广泛分布在泰国全境。
2016年,中国广东省地震局牵头实施了“一带一路”东南亚地区地震监测台网项目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帮助泰国建设1个地震台网中心,未来还将建设4个地震台站。
这是莫桑比克气象部门正在探索试验的一个新项目:与电信运营商合作,直接向用户手机发送预警信息。项目的顺利推进,得益于中莫双方的积极合作。
“这些年来我参加过多次国际培训,在中国的学习经历最让我难忘。”约翰逊回忆道,中方安排的课程“与众不同”,内容实用且有趣——除了讲解探测资料在航空气象预报中的应用,授课老师还让不同国家的学员进行“角色扮演”,通过互动交流,强化知识记忆。
“气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,需要在知识储备基础上做出有效判断和传达。”约翰逊说,中方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大家广泛接触了各种天气主题,更通过互动和实景模拟,提升了气象预报员的播报能力,“这让我们非常受益”。
一次值班,约翰逊发现当日的气象形势有变,须将预警等级从山洪监测立即升级为山洪预警,他马上向牙买加所有低洼和洪水易发地区发出了警告。这次预警及时准确,帮助不少民众避免了生命和财产损失。“雨季山洪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是难以估量的。在中国的学习让我对极端天气更加警觉,判断力更强。”约翰逊说。
“通过高频观测的卫星数据,在热带气旋登陆3天前就能发出预警”
莫桑比克地处非洲多条主要河流下游,常年遭受洪水、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困扰。2019年,热带气旋“伊代”过境,造成该国数十万人受灾,400多人死亡。莫桑比克向国际社会提出请求,希望帮助该国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水平。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向该国提供了风云气象卫星产品。仅几个月时间,风云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便成功落地莫桑比克。
“关键时刻,时间便是生命。应对地震引发的海啸,提早预警十分重要。”泰国气象局地震监测司地震和海啸研究组组长帕廷亚告诉记者:“中国设备精确且反应快速,明显提升了地震监测网络效能。一旦发生会引发海啸的大地震,我们将有30分钟到120分钟的海啸预警时间。”
本文转自【人民日报】;
当前,全球自然灾害频发,各国都面临着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。作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重要内容,中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积极开展科技合作,携手应对灾害挑战,提升了相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助力经济社会发展。
作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重要内容,风云气象卫星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服务,助力提升遥感应用水平,开展多层次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。
大厅里,司长普拉萨·桑沃达正在招呼大家开例会。墙上的4块电脑屏幕和一块投影幕布上密密麻麻地显示着各种数据。“这套系统是中国捐赠的,相当于地震监测系统的‘大脑中枢',可以接收全球486个国际共享地震台站的信息。它比我们之前使用的系统先进很多,是一份实用的厚礼。”桑沃达告诉记者。
中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积极开展科技合作,携手应对灾害挑战——
文章来源:《国际经济合作》 网址: http://www.gjjjh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022/1455.html